台词网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电视剧台词

把舌头伸进她腿间花缝 苏雪:学长在地铁里怎么可以这样呢

时间:2022-05-23人气:作者:

 却说容若被明珠唤去,不知何事,只得径直朝大厅走去。

 

  “阿玛,这么急找容若,有何要事么?”容若见着明珠,恭顺问道。

 

  “容若,此事阿玛和额娘原本不与你说的,只是如今见你和榭儿已然这般要好,却不得不提醒你。”明珠啜了口茶,立身肃然道。

 

  “有关表妹?”容若难掩一脸的关切。

 

  “三年一度的大选在即,你与榭儿却愈走愈近,她现在可是半个儿皇上的人。一旦选中,便是后妃,你岂可在入宫前与她有所牵连?”明珠严肃道。

 

  “啊?”容若听闻此话,自是一惊。心想,难怪榭儿初来,额娘与阿玛神情异样,原来竟为此事,那么榭儿也是为选秀而来?容若啊容若,枉你自诩聪明,早该想到,婉禛为选秀而来,榭儿亦当如是……你竟对表妹存有不可解的怜爱之心,几欲动情……真是罪该万死……

 

  容若晴天霹雳,心下十分痛苦,面上虽有异样,却仍是颔首道:“容若与表妹,只是兄妹间的要好,阿玛不必过虑。容若自当检点行为,苦读诗书,一门心思只为两年后的乡试作备。”

 

  明珠抒怀大喜,见儿子如此出息,“这才是明珠的儿子!”他拍了拍容若的肩头,会心一笑,便转身离去。

 

  容若却失魂落魄,垂头走出大厅,望着天上的明月出神。顿时想起,表妹是否还在渌水亭中酣睡?此时天色已晚,若再酣睡恐受了凉。于是,明珠方才交待之话随即抛之脑后,容若提步便朝亭子走去。

 

  来至亭中,容若见表妹已然不在,想是回房休息了,心稍放宽。却见亭中那件他临走时盖在榭儿身上的褂子,孤零零地落在亭中,随风拂动。

 

  容若不觉泛起愁澜,一如渌水亭畔几垂撩动夜风的柳,心绪难定。

 

  这几日相处下来,已然未曾觉察她有三年之前的心思了,难道她都忘记了么?还是不愿想起……曾经两小无猜、青梅竹马的那段光阴,她真的一点都记不起了?还是,她亦与世人一般,但求富贵荣华,不见拳拳赤心?

 

  如此寻思着,容若愈发难安。他在榻上辗转了一夜,直到四更打过,才沉沉睡去。

 

  是日春光旖旎,容若手持书卷,缓步至明府后园。

 

  久病初愈的榭儿一袭雪青色撒花重衣,盈盈地立在金井旁,欠身拾着满地的落花红瓣,身影融合了曦光,显得多情可爱。

 

  她拾花的纤手略略悬停,定然听得身后传来一阵稀疏的莎莎声,像是有人刻意拣着落叶去踩。榭儿捻着满裙兜的落花,俏然一转,却恰恰迎上了容若的温润眼眸。眼波流转,蓦地交缠,那是一场天真无邪,却又注定一世难忘的初见。

 

  她盈盈薄立在落花雨,水色瞳眸一闪,容若顿觉胸中词句都化作了烈焰。

 

  她那有所思慕的脸,染彤了整个春天。她那横烟衔翠的微蹙眉尖,如丹青好手任由落笔深浅。

 

  她那似有若无的莞尔,对他默默无言,可他已然觉得,为此情此境,已经等待了千年。

 

  脉脉温情,缱绻在无尽的秋波里,相视一笑,各自羞颜,却始终默然不语,宁愿藏入夜深人静,对灯影簟纹倾诉,也不愿打扰了“初见”——这一场易碎的好梦。

 

  犹记《尔雅》开篇,这样郑重地写下:初、哉、首、基、肇、祖、元、胎……始也。初,裁衣之始也。

 

  初,仿若待嫁姑娘欲裁红装的反复斟酌;初,仿若初为人母的女子拿捏不稳;初,仿若为夫裁裳的妇人含喜踌躇。

 

  人生若只如初见。

 

  女子辛苦织就的鸳鸯云锦,近乎壮美的决然一刀,便将一生都裁就了。初见,是一刹狂喜后的凛冽。

 

  正是轱辘金井,满砌落花红冷。蓦地一相逢,心事眼波难定。谁省?谁省?从此簟纹灯影。

 

  时至黄昏,暮色苍茫。容若自闭门窗,试图心无旁骛地看书,压抑着想与表妹相见的心思。就这样怔怔地坐了一日,除了汀茗送的茶点,他一日不曾进食。

 

  罢了罢了,我这又是何苦?我这又是做给谁看?

 

  容若一气之下把书本一掷,从早间相遇到黄昏,他是一字未曾入眼。遂起身推窗,方觉察已然到了黄昏。他举目望去,冷香阁旁的梨花不知何时,已然谢去了大半,只余几簇残蕾,在最顶端的枝桠上随风薄立,颤颤欲落,而那一地的苍白,厚厚一叠沧桑,好不令人惋惜。

 

  容若感时伤事,回想儿时与榭儿亲密之景,更是见花易落,见月易缺,遂提笔写下:

 

  风鬟雨鬓,偏是来无准。倦倚玉阑看月晕,容易语低香近。

 

  软风吹遍窗纱,心期便隔天涯。从此伤春伤别,黄昏只对梨花。

 

  ——《清平乐》

 

  难以捉摸的你呵,宛若难以捉摸的风雨,时来时去,没个准期。想那时我们玩倦了一起倚着阑干赏月,话语间总能闻着你鬓间的香气,醉人心脾。东风带走了春季,是谁带走了你?我是多么难以想象,在今后无你相伴的日子里,该是怎样一个光景?也许从此便只能对着零落的梨花,在那令人憔悴的黄昏里,独自伤春伤别罢了。

 

  淡极始知花更艳,榭儿,此句形容你,不差分毫。

 

  正待容若痴痴胡思时,榭儿忽而推门进来,连带着拂送了一地夕阳的柔光,她嬉笑道,“表哥,我来向你借本词集。”

 

  容若慌然立身,忙迎上前去,忍不住怦然心跳,欣喜道,“表妹,是何词集?”

 

  “嗯,是朱淑真的《断肠词》,不知表哥可有?”榭儿歪着脑袋倚在门栏上笑问。

 

  “有是自然有的,可不知表妹为何喜爱她的词,平素的女子不都更欣赏易安词么?”容若疑问着,一道替她去书柜里翻找。

 

  榭儿忙迎上前道,“表哥,这女子作词,可贵处,便在一个‘真’字上。更爱她的词阙,自然是看中她的‘真’。”

 

  容若一听,颇来了兴致,忙回眸问道,“何为‘真’?”

 

  “真,便是本真了。”榭儿一本正经踱步道,“从古至今,对朱淑真诗词的贬抑之词比比皆是,如‘出于小听挟慧,拘于气习之陋,而未适乎情性之正’,‘笔墨狼藉,苦不易读’,‘出笔明丽而少深思’,‘其诗浅弱,不脱闺阁之习’等等,更有‘朱淑真者,伤于悲怨,亦非良妇’之说。而统观这些评论,最突出的感觉便是一个字,‘隔’。①”

 

  容若一哂,愈发意趣盎然,此时他已然翻找到了《断肠词》,一手递与榭儿,一手引着她入座,又问道,“何又谓‘隔’?”

 

  “隔,便取隔膜之意,作诗填词中,其情、景、辞,或有关节不妥贴,不圆润,给人造成隔膜之感。所谓不隔,自然与隔相反,浑成自然,诗意浓郁,含意深厚而耐人寻味。”榭儿正色道。

 

  “嗯,倒有些道理。”容若微微颔首,又道,“但纵观闺秀词,不免确有几大缺陷,“雄壮之作不多”、“心境阅历不能”、“新颖之作颇有之,欲求其豪气郁勃者,则不可得”、“与东坡稼轩比,则立觉得一是名山大川,一是小院方塘”、“然以之与清真梦窗相比,亦相去远甚,一则林木丘壑,蔚然深秀,一则浅草直径,一望到头”等。②”

 

  榭儿却喜而拍案道,“正如表哥所言,那些所谓的“豪气郁勃”、“蔚然深秀”、“心境阅历”开阔,“名山大川”和“林木丘壑”,皆是男性观念中诗词的最高境界,恰是结症所在!”

 

  “噢?还请表妹细解。”容若让道。

 

  “结症就在于,为何女子的闺阁词,要用男儿观点去评判其好坏呢?为何男子与生俱来的雄伟阳刚,就一定比女性与生俱来的阴柔婉约格调高得多?又为何能以男子自身的准则去衡量和定位女子诗词,而不以女子自身的方圆准则来评判?如此看来,表哥是不是也觉得有些偏颇狭隘呢?”榭儿愈说愈有些替古人愤慨之意。

 

  容若不免失笑,细细思来,却深以为然,转而肃然道,“这一点,容若从前确实不曾细思过。经表妹一说,真如石门洞开,豁然开朗,令有一番境界了。”

 

  榭儿掩嘴一笑,又道,“真字是词骨,情真,景真,所作必佳。以女子之眼观物,物皆带女子本真之色,而男子作闺音,实乃隔靴搔痒。”

 

  “男子作闺音,史上佳作比比皆是,又怎能一概而论。”容若反驳道。

 

  榭儿一急,忙翻展《断肠词》,翻至一阕便推与容若看,便道,“就如一首《浴罢》‘浴罢云鬟乱不梳,清癯无力气方苏。坐来始觉神魂定,尚怯凉风到坐隅。’写了女子出浴之后的虚脱畏寒和弱不禁风之态,毫无雕琢之气,显得质朴无华,真实可感,更接近闺中女子的真实感受,读来只觉自然流畅,毫不矫作。”

 

  容若看罢,微微颔首道,“确是如此。”

 

  榭儿一喜,忙又道,“反之如阎选的《谒金门》‘美人浴,碧沼莲开芬馥。双髻绾云颜似玉,素蛾辉淡绿。雅态芳姿闲淑,雪映钿装金斛。水溅青丝珠断续,酥融香透肉。’同是写女子出浴,男子却用矫作彩笔描绘了一幅香艳的‘美人浴后图’,错金镂彩地来侧重于女子的发、面、眉、肤等外貌。词中的美人似乎是在展演洗澡这一行为,从而达到诱人垂怜的目的,而非女子的真实感受,故而显得香艳有余,真实不足,甚至不脱‘艳情’范畴。女子读来,只觉‘隔’。”

 

  “解得有理。只是,若论易安之词,则更含蓄疏朗,境界更阔些。为何表妹偏偏更爱朱淑真词?”容若问道。

 

  “易安词虽好,实则已然受男子诗词格调评判之说影响了。前期词作尚能存真,后期则意境开阔,却接近男子诗词格调。”榭儿笑道,“自然,也与二位词人的生平经历有牵连了。”

 

  容若细细斟了一盏茶,递于榭儿手中,便又痴痴落座,倚在案头听她侃侃而谈,只见她顾盼神飞,唇红齿白地一张一合,像极了婉转吟唱的戏中小旦,字字句句都莹润如玉珠,一吐一顿,又像极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脆响。

 

  初透的霞晕静静地晕染在她白净的颊上,宛若天然的胭脂,榭儿又道,“明代徐士俊曾在《古今词统》中提道,朱淑真云:‘娇痴不怕人猜’,便太纵矣。”其实以我看来,此词之妙,恰在于朱淑真敢大胆率真地直言出恋爱中女子的娇嗔之感、妩媚之态,非但不会让人想到*艳之说,较之李后主“画堂南畔见,一向偎人颤。奴为出来难,教郎恣意怜”的娇羞偷情,较之李易安的“绣幕芙蓉一笑开,斜飞宝鸭亲香腮,眼波才动被人猜”的羞涩矜持,更能玩味出另一番坦荡的少女情衷。真是放诞得妙!”

 

  “呵呵!”容若不禁被她带入气氛之中,听得她摆案叫绝,亦由不得放声一笑,他眼前的榭儿,不正是那个娇痴不怕人猜的女子么。

 

  她待万事万物,总有超乎常人的独到见解,细思来竟又合情合理,她似乎来自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,随时散发着深微绝妙的才思,又总有天然一抹无邪娇嗔的心性,似乎万事万物都不能拘束住她。虽困闺阁,她却保持着与俗世的距离,本真而不失天性,她才是那个戴着桎梏而蹈出惊鸿之舞的人呵。

 

  正值五月,宫中的树木都褪了花色,枝繁叶茂,绿得煞是可人。

 

  康熙背着手正在御花园内的石子路上闲走,后头跟着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少年,生的眉目明朗,身材匀称。虽微微低首跟在皇上身后,却难以掩盖住他不俗的气度,他有着一双卧蚕之眉,温润中带着书卷之气,眉下描了一对眼眸如漆似墨,内敛中又携着几缕跃动的气息。

 

  “曹寅,索尼病危,太皇太后有意将首辅大臣之位授予鳌拜,此事你如何看?”康熙问着那位少年。

 

  “皇上,曹寅不敢随意揣度太皇太后的意思,但依臣浅见,索尼一死,朝中必然掀起一阵动荡,首辅大臣之位,关系社稷福祚,太皇太后的决定必然也是经过千思万虑,授予鳌拜,其实……并无不妥之处……”曹寅深明皇上之意,只是他心里也清楚,皇上虽表面上宣布亲政,实际大权还是掌握在太皇太后和索尼手中,太皇太后一向对鳌拜信任有加,苏克萨哈阴鸷、遏必隆圆滑,鳌拜却有满洲国第一勇士之殊荣,还立过赫赫战功,政绩卓然,只要索尼一死,这首辅大臣之位非鳌拜莫属。

 

  只是,我们这位年少气盛的皇上,素怀抱负,一心想早日真正掌握大权,加之鳌拜未当首辅大臣已然三番两次对皇上出言不逊,强制干涉皇上处理朝政,若是真的当坐上了首辅大臣之位,那么皇上手中仅有的那点实权和威望,也将岌岌可危。

 

  康熙听闻曹寅的话,眉头紧锁,双拳紧握,转过身来,对曹寅道:“那么,你曹寅也甘心事态如是发展?”

 

  “臣……臣全听皇上安排,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。”曹寅抱拳相对。

 

  “曹寅,快起来,你的忠心,朕完全明白。只是,此事办起来有些棘手,朕也不怕你知道,朕亲政不久,手下可信可用之人并不多,唯有你,朕才敢全盘托付。”康熙扶住曹寅双手,不无忧虑地叹道。

 

  “皇上,承君此诺,必守一生。臣自当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曹寅望着康熙,感动得不能自矜随即跪地。

 

  “曹寅……”皇上听他如此忠君之诺,亦是十分感动。

 

  想自己八岁登基,曹寅一直陪伴在身边不离不弃,遇事敢为人先,有勇有谋,性情内敛刚烈,耿直忠心,更加难得的是满腹诗书,翰墨极通,说是君臣关系,却比亲兄弟还亲。

 

  皇上若有深意地看了曹寅一眼,会心地微笑,他在曹寅身上,看到了除了宫中争斗、尔虞我诈之外的,还有少年君臣的手足深情。

 须臾功夫,那男子绕过铜锣巷,行至一巍然气派的府邸门前。那府邸前一溜儿武将立成两排,戒备森严,只见那镶金的府匾上赫然题着“鳌府”二字。

 

  原来这男子便是鳌府的二公子,鳌浪。

 

  穿过垂花门,鳌浪一径步入大厅,款款欲朝后院走去。却被鳌拜一声叫住,他眉头一皱,对鳌浪的行径显然是极为不满,压着怒气道:“浪儿,还不见过各位大人。”

 

  鳌浪嘴角轻蔑一笑,不予理会,仍然大步走去,转过屏风,便不见了人影。

 

  鳌拜猛地一拍茶几,震倒了桌上的茶杯,溅了一地。这时大厅里的各位官员面色不免讪讪,却还是急忙上前打着圆场陪笑着。

 

  “鳌大人,息怒息怒。呵呵,二公子年纪尚小,特立独行,这是年少有为的苗头啊,济世兄您说是不是?呵呵……”左手边眉目狡黠的官员立身笑道。

 

  “是啊,鳌大人,我看二公子器宇不凡,颇有大人年轻时的风范啊,呵呵。”这个说话的官员,长得极为消瘦,眼神犀利,却是一脸的奸鄙之相。

 

  “班布尔善大人、济世大人,犬子素来如此,老夫管教不力,放浪形骸、目中无人,多有得罪,多有得罪。”鳌拜拱手让道。

 

  “鳌大人不必介怀”,班布尔善亦拱手相向,继而转回正事,“现如今朝野上下蠢蠢欲动,索尼病重,怕不久于世,遏必隆懦弱怕事,苏克萨哈嘛不足为患……朝中各位大臣都以为,鳌大人乃日后摄政大臣最佳人选,皆欲投靠,鳌大人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啊,到时候可别忘了提拔提拔小弟。”说完又不自觉地狡黠一笑。

 

  “好说好说,老夫之事还须各位大人不吝相助……呵呵,各位大人,喝茶喝茶。请。”鳌拜虽心里极为得意,面上却一如常态,沉稳内敛,便可知此人必不甘做那匣中宝剑。

 

  午间,仪兰阁内,纳兰明珠嫡福晋觉罗氏正招待着金陵的来客,各色菜式摆了满满一桌,丫头婆子站了一地,显得颇为热闹。

 

  “这金陵在两位妹妹口中如此之美,想来定是必然,呵呵,所谓地灵人杰嘛。”觉罗氏笑道。

 

  “夫人真是过奖了。世间哪里还能寻得如明府夫人这般蕙心兰质之人。”周氏妹妹谄笑着,极不自然。

 

  “可不是,我这姐姐身上的好处啊,自然是一天一夜也说不完的。”周氏连忙也奉迎上来。

 

  “哪里哪里,两位妹妹真是见笑了。大家多动动筷,都是些家常菜,妹妹们可别嫌弃。”觉罗氏亦是不自然地笑让着,气氛十分尴尬。

 

  此时,周氏姐妹齐齐朝门口望去,觉罗氏回转一看,自是高兴,一则避免了谈话气氛的尴尬,二则自然是她引以为豪的儿子纳兰性德来了。

 

  大伙齐齐罢筷,只见一位身着白色锦袍的少年和一位身着鹅黄绸衣的少女,有说有笑地自门外朝阁内走来。觉罗氏顿时一脸的爱怜和自傲。

 

  “见过额娘、周姨娘、周家太太。”容若一进门便上前行礼,举止清雅。

 

  “见过舅娘、小舅娘和周家太太。”小梨随礼,机灵地扑扇着那对大眼睛。

 

  周氏的妹妹细细地端详起眼前这两个孩子,心想,这纳兰容若,天然一股潘安态,而这那拉榭儿,亦是貌比西施。不禁想起自己的女儿,比眼前这个那拉榭儿不知道逊色多少倍,不由得对小梨心生妒意,心下极为不快。

 

  其实周家女儿进京,不为别的,和那拉榭儿一样,亦是为了一年之后的宫中选秀。按照清时的规矩,秀女每三年在八旗内部挑选一次,这些秀女即是后妃和宫女的主要来源,若是有幸被皇上选中,自然富贵荣华应有尽有,家族亲戚也跟着鸡犬升天,若是不幸落选,便沦为宫女,伺候宫里的各个主子,待满二十五岁,才放回家去自由婚配。无论如何,这女人最美好的青春,都无怨无尤地埋葬在了这座深不见底的皇宫之中。望女成凤的父母亲戚,可又何知呢?

 

  “觉罗夫人,请这小哥儿小姐儿也一齐入座吧。”周氏妹妹笑道。

 

  “容儿、榭儿,你们也坐下一起用膳吧。”觉罗夫人道。

 

  丫头们又添了两双碗筷,伺候他们入座。

 

  小梨瞥见桌上还放着一副碗筷,因问道:“还有客人么?怎么这里还多处一副。”她指了指桌上空着的碗筷。

 

  “婉禛还没出来么?”周氏妹妹侧身问了身后的丫头。

 

  “额娘……”正当小丫头未答时,门外走进一位妩媚多姿的少女,绢帕掩嘴娇嗔道。

 

  “还不见过觉罗夫人、你姨娘、还有容若大哥,榭儿妹妹。”周氏妹妹道。

 

  “是,额娘。”婉禛一一见过,行了礼,告了座。

 

  婉禛一双多情眉目直勾勾地瞅着容若笑,伸手便夹了一块鸡肉放在了容若的碗里,亲昵地凝视着他道:“容若哥哥,吃。”

 

  容若一脸无奈,不觉多瞥了小梨一眼,只见小梨正津津有味地啃着鸡翅,全然不曾觉察容若这一瞥的深意。此时婉禛从容若的表情顺着往小梨这边看去,初见时没来得及细细观察,原来容若身旁坐着的小女子,竟生得如此绝代倾城,再回想起容若刚才的表情,心下不由得极其不快,她啪的一声,使劲放下筷子,端看着小梨。

 

  小梨埋头吃着,并不曾觉察。

 

  “榭儿妹妹。”婉禛哼道。

 

  “嗯?”小梨抬头疑惑地望着婉禛,抹了抹嘴。

 

  “我叫郭络罗?婉禛。”婉禛瞥了小梨那失礼的形象,嫉妒之心早已少了几分。

 

  “我是……榭儿,呵呵。”小梨随即伸出满是油腻的手。

 

  “作死!你想干嘛,快把你脏兮兮的手拿开!”婉禛误以为小梨欲将油渍抹在她身上,竟尖声叫起,立起身来,连连退了好几步。

 

  小梨略蹙了眉头,却不以为然。

 

  容若亦是一脸惊奇和不解地看着她,仿佛当她是个怪物一般。这下婉禛愈发羞愧难当,一时竟怔在那儿,不知如何收场,心里对榭儿的怨怼愈发深重。

 

  “婉禛,做什么?还不好好坐下。”周氏妹妹厉声道。

 

  “无碍无碍,都是小儿女家开开玩笑,大家继续用餐吧。请,请。”觉罗夫人见此情景,便连忙打了圆场,招呼着大伙儿继续吃饭。

 

  一时无话。

 

  “格格,格格,快。拿到了拿到了。”一个小宫女急急忙忙一径儿跑进了长宁宫。

 

  毓敏格格原本正欹在摇椅上望着笼中的鹦鹉出神,一听到宫女叫唤,一股生机随即在她的脸上回春,仿佛萎了的芙蓉逢着甘雨,又活了一般。

 

  毓敏难掩一丝笑意,一把拉着宫女进了内阁,吩咐门外的太监把门仔细阖上。毓敏一路拉着那宫女,显得十分急切,便一同在床沿上紧挨着坐了下来。

 

  “好绿萝,快拿出来。”格格望着那个叫绿萝的宫女,双眸一瞬变得无限渴盼。

 

  绿萝一路跑来,气喘吁吁,这时瞧见格格的神情,不待气顺,竟扑哧地笑了起来,“格格别急啊,这就给您呈上来呢。”

 

  绿萝笑着便从袖子里抽出一分信笺,封笺上并无署名。毓敏一把夺了过去,急转过身,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地取出薛涛笺,喜滋滋地读了起来:

 

  豪气干云冲九天,长驱鬼魅自扬鞭。奈何沙场寂寥时,欲唱相思无管弦。

 

  三尺剑,为红颜。纵隔万里梦魂牵。射下天狼作明珠,为汝轻簪云鬓间。

 

  ——《鹧鸪天》

 

  我辈自当豪气冲天,扬鞭策马,英勇杀敌。轰轰烈烈过后,独坐沙场,空旷茫茫,没有你在身边陪伴,无比寂寥。我也想为你歌诉相思之苦,可惜没有管弦伴奏。虽是如此,我却心甘情愿为了保护你和你的家乡,万里长征,夜夜魂梦仍然回到你的身旁。大漠的黑夜啊,只有天狼星在闪烁,我一声巨吼,拉弓跨箭,欲射下它当做明珠装饰在钗上,亲自为你簪在如云的鬓间。

 

  “为汝轻簪云鬓……间……”毓敏这一读着,不觉神痴,便把小词放于心口,细细咀嚼,继而心神摇曳,目光瞬时变得无限柔和明媚。她头靠着床栏,注目于窗外,像是看着远方,又仿佛是被窗外的风景吸引一般,专注而热烈。

 

  “格格,格格……扑哧……”绿萝瞅着她那憨态娇羞,不觉掩嘴一笑。

 

  “你……”毓敏缓缓回神,顿时羞红了双颊,立身走到妆台前坐下,再不去搭理绿萝。她随手拾起玉梳,专心地梳起了头,青丝如瀑,欲待人绾。她不时又忍不住瞅瞅妆台上的那首词,不时又望望镜中如莲洁雅的容颜,自是陶醉。

 

  正值深春的午后,慵懒的气氛,一时拖慢了流年急逝的脚步,除了间或噪起的鸟鸣,世间的一切喧嚣,似乎都在此时静止了。毓敏停下了手中梳妆的活儿,屏息凝神地听着、感受着如这般宫中难得的美好,正是那动人心神的字字句句,才让她打了心底里,信任着这人世间。

 

  用过午饭,觉罗夫人依旧与周家二位太太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。三个孩子甚觉无趣,觉罗夫人便让容若带着榭儿和婉禛逛逛园子。

 

  小梨靠着容若昏昏欲睡,听了觉罗夫人此话,如同大赦一般,一下来了精神,腾地从椅子上跃起,拉着容若便出了门。

 

  这么十几天了,除了冷香阁和容若的花间草堂,她倒真没好好逛过园子。婉禛见状,也巴巴地跟了上去,“容若哥哥,等等我。”

 

  三人不一会儿便到了后院,这明府的私园,自是与别家不同,置石、叠山、理水、莳花全是按着容若的意思建筑设置的,听着那些景致的名儿,便可得知了,什么渌水亭、冷香阁、花间草堂,哪一个没有些典故,哪一样没有些来历?

 

  “表妹,你看得出来,这园中的景致,是仿着何处而建的么?”拂花绕柳,终于来到一处清凉所在。容若对这后园的景致是十分受用的,便问道。

 

  小梨满眼望去,只见园中以水为主,环绕山石水榭、亭台阁楼,贯以回廊小桥,大到厅堂峰石,小至一草一木,无不显示着造者的巧思,精致玲珑,兼有南北建筑之长,小巧中不失大气,深婉下又透着隽永清丽之气。水路曲折,山石蜿蜒,古柏遒劲,通透幽然。此番景致,小梨不由得想起《蛰园记》中所谓的“绉、透、瘦”者。

 

  容若问着,三人不觉行至阁前,但见峰间古柏桧一株,奇拙多怪,小梨便不自觉地念出:“瘿疣累累,虬枝盘拿,洵前代物也。”

 

  容若听闻竟颇为惊喜,心想,表妹平时疯疯癫癫,好似不学无术,原来却是内敛不露,大抵大智若愚者应如是,不觉对之刮目相待。

 

  “正是如此,表妹学识渊博,表哥深为折服。”容若既惊又喜,惊的是表妹的才思如此敏捷,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观察园中摆设,随口答出,大有厚积薄发之态;喜的自然是寻遍高山流水,知音却在蓦然回首处。

 

  小梨原本只是随意猜度,没料到误打误撞,愈发喜不自禁。

 

  婉禛见此,自然十分不快,却又无法全解,她并不知道榭儿方才念的那句是何意思,也不晓得容若为何听了榭儿的回答如此愉快,她不是并没有回答出容若的问题么?分明牛头不对马嘴,容若还如此包容她,真教人气恼。

 

  婉禛忙也挨近容若,娇声嗔唤:“容若哥哥,婉禛也十分欣赏这座园子,你看那花儿开得多艳丽啊,这园子怎么看怎么好呢。容若哥哥。”

 

  容若不置可否地浅浅一笑,婉禛却不时眨巴着她的丹凤眼,故作柔媚。

 

  不待容若答话,小梨不知被什么吸引住,撒开腿便往前跑去。

 

  “表妹当心脚下,苔深路滑。”容若忧虑道。

 

  容若疾步赶上,遂携着小梨缓步行至渌水亭内,但见亭下锦鲤悠然游动,悠游自得,小荷也露了尖尖的小角,别样有趣。午后熏风拂来,小梨一时意兴阑珊,困意难耐,便倚着美人靠,呼呼睡去,竟万事不管了。

 

  容若见状,无奈地摇着头笑了,望着眼前她酣睡的俏皮模样,不觉入了神。

 

  “少爷少爷,老爷叫您,让您到大厅找他,有事相商。”正当容若瞧得出神,汀茗跑至跟前说道。

 

  “嘘。我这就随你去。”容若脱下长袍外的褂子,轻轻地盖在了小梨身上,便随家丁去了。

  却说容若被明珠唤去,不知何事,只得径直朝大厅走去。

 

  “阿玛,这么急找容若,有何要事么?”容若见着明珠,恭顺问道。

 

  “容若,此事阿玛和额娘原本不与你说的,只是如今见你和榭儿已然这般要好,却不得不提醒你。”明珠啜了口茶,立身肃然道。

 

  “有关表妹?”容若难掩一脸的关切。

 

  “三年一度的大选在即,你与榭儿却愈走愈近,她现在可是半个儿皇上的人。一旦选中,便是后妃,你岂可在入宫前与她有所牵连?”明珠严肃道。

 

  “啊?”容若听闻此话,自是一惊。心想,难怪榭儿初来,额娘与阿玛神情异样,原来竟为此事,那么榭儿也是为选秀而来?容若啊容若,枉你自诩聪明,早该想到,婉禛为选秀而来,榭儿亦当如是……你竟对表妹存有不可解的怜爱之心,几欲动情……真是罪该万死……

 

  容若晴天霹雳,心下十分痛苦,面上虽有异样,却仍是颔首道:“容若与表妹,只是兄妹间的要好,阿玛不必过虑。容若自当检点行为,苦读诗书,一门心思只为两年后的乡试作备。”

 

  明珠抒怀大喜,见儿子如此出息,“这才是明珠的儿子!”他拍了拍容若的肩头,会心一笑,便转身离去。

 

  容若却失魂落魄,垂头走出大厅,望着天上的明月出神。顿时想起,表妹是否还在渌水亭中酣睡?此时天色已晚,若再酣睡恐受了凉。于是,明珠方才交待之话随即抛之脑后,容若提步便朝亭子走去。

 

  来至亭中,容若见表妹已然不在,想是回房休息了,心稍放宽。却见亭中那件他临走时盖在榭儿身上的褂子,孤零零地落在亭中,随风拂动。

 

  容若不觉泛起愁澜,一如渌水亭畔几垂撩动夜风的柳,心绪难定。

 

  这几日相处下来,已然未曾觉察她有三年之前的心思了,难道她都忘记了么?还是不愿想起……曾经两小无猜、青梅竹马的那段光阴,她真的一点都记不起了?还是,她亦与世人一般,但求富贵荣华,不见拳拳赤心?

 

  如此寻思着,容若愈发难安。他在榻上辗转了一夜,直到四更打过,才沉沉睡去。

 

  是日春光旖旎,容若手持书卷,缓步至明府后园。

 

  久病初愈的榭儿一袭雪青色撒花重衣,盈盈地立在金井旁,欠身拾着满地的落花红瓣,身影融合了曦光,显得多情可爱。

 

  她拾花的纤手略略悬停,定然听得身后传来一阵稀疏的莎莎声,像是有人刻意拣着落叶去踩。榭儿捻着满裙兜的落花,俏然一转,却恰恰迎上了容若的温润眼眸。眼波流转,蓦地交缠,那是一场天真无邪,却又注定一世难忘的初见。

 

  她盈盈薄立在落花雨,水色瞳眸一闪,容若顿觉胸中词句都化作了烈焰。

 

  她那有所思慕的脸,染彤了整个春天。她那横烟衔翠的微蹙眉尖,如丹青好手任由落笔深浅。

 

  她那似有若无的莞尔,对他默默无言,可他已然觉得,为此情此境,已经等待了千年。

 

  脉脉温情,缱绻在无尽的秋波里,相视一笑,各自羞颜,却始终默然不语,宁愿藏入夜深人静,对灯影簟纹倾诉,也不愿打扰了“初见”——这一场易碎的好梦。

 

  犹记《尔雅》开篇,这样郑重地写下:初、哉、首、基、肇、祖、元、胎……始也。初,裁衣之始也。

 

  初,仿若待嫁姑娘欲裁红装的反复斟酌;初,仿若初为人母的女子拿捏不稳;初,仿若为夫裁裳的妇人含喜踌躇。

 

  人生若只如初见。

 

  女子辛苦织就的鸳鸯云锦,近乎壮美的决然一刀,便将一生都裁就了。初见,是一刹狂喜后的凛冽。

 

  正是轱辘金井,满砌落花红冷。蓦地一相逢,心事眼波难定。谁省?谁省?从此簟纹灯影。

 

  时至黄昏,暮色苍茫。容若自闭门窗,试图心无旁骛地看书,压抑着想与表妹相见的心思。就这样怔怔地坐了一日,除了汀茗送的茶点,他一日不曾进食。

 

  罢了罢了,我这又是何苦?我这又是做给谁看?

 

  容若一气之下把书本一掷,从早间相遇到黄昏,他是一字未曾入眼。遂起身推窗,方觉察已然到了黄昏。他举目望去,冷香阁旁的梨花不知何时,已然谢去了大半,只余几簇残蕾,在最顶端的枝桠上随风薄立,颤颤欲落,而那一地的苍白,厚厚一叠沧桑,好不令人惋惜。

 

  容若感时伤事,回想儿时与榭儿亲密之景,更是见花易落,见月易缺,遂提笔写下:

 

  风鬟雨鬓,偏是来无准。倦倚玉阑看月晕,容易语低香近。

 

  软风吹遍窗纱,心期便隔天涯。从此伤春伤别,黄昏只对梨花。

 

  ——《清平乐》

 

  难以捉摸的你呵,宛若难以捉摸的风雨,时来时去,没个准期。想那时我们玩倦了一起倚着阑干赏月,话语间总能闻着你鬓间的香气,醉人心脾。东风带走了春季,是谁带走了你?我是多么难以想象,在今后无你相伴的日子里,该是怎样一个光景?也许从此便只能对着零落的梨花,在那令人憔悴的黄昏里,独自伤春伤别罢了。

 

  淡极始知花更艳,榭儿,此句形容你,不差分毫。

 

  正待容若痴痴胡思时,榭儿忽而推门进来,连带着拂送了一地夕阳的柔光,她嬉笑道,“表哥,我来向你借本词集。”

 

  容若慌然立身,忙迎上前去,忍不住怦然心跳,欣喜道,“表妹,是何词集?”

 

  “嗯,是朱淑真的《断肠词》,不知表哥可有?”榭儿歪着脑袋倚在门栏上笑问。

 

  “有是自然有的,可不知表妹为何喜爱她的词,平素的女子不都更欣赏易安词么?”容若疑问着,一道替她去书柜里翻找。

 

  榭儿忙迎上前道,“表哥,这女子作词,可贵处,便在一个‘真’字上。更爱她的词阙,自然是看中她的‘真’。”

 

  容若一听,颇来了兴致,忙回眸问道,“何为‘真’?”

 

  “真,便是本真了。”榭儿一本正经踱步道,“从古至今,对朱淑真诗词的贬抑之词比比皆是,如‘出于小听挟慧,拘于气习之陋,而未适乎情性之正’,‘笔墨狼藉,苦不易读’,‘出笔明丽而少深思’,‘其诗浅弱,不脱闺阁之习’等等,更有‘朱淑真者,伤于悲怨,亦非良妇’之说。而统观这些评论,最突出的感觉便是一个字,‘隔’。①”

 

  容若一哂,愈发意趣盎然,此时他已然翻找到了《断肠词》,一手递与榭儿,一手引着她入座,又问道,“何又谓‘隔’?”

 

  “隔,便取隔膜之意,作诗填词中,其情、景、辞,或有关节不妥贴,不圆润,给人造成隔膜之感。所谓不隔,自然与隔相反,浑成自然,诗意浓郁,含意深厚而耐人寻味。”榭儿正色道。

 

  “嗯,倒有些道理。”容若微微颔首,又道,“但纵观闺秀词,不免确有几大缺陷,“雄壮之作不多”、“心境阅历不能”、“新颖之作颇有之,欲求其豪气郁勃者,则不可得”、“与东坡稼轩比,则立觉得一是名山大川,一是小院方塘”、“然以之与清真梦窗相比,亦相去远甚,一则林木丘壑,蔚然深秀,一则浅草直径,一望到头”等。②”

 

  榭儿却喜而拍案道,“正如表哥所言,那些所谓的“豪气郁勃”、“蔚然深秀”、“心境阅历”开阔,“名山大川”和“林木丘壑”,皆是男性观念中诗词的最高境界,恰是结症所在!”

 

  “噢?还请表妹细解。”容若让道。

 

  “结症就在于,为何女子的闺阁词,要用男儿观点去评判其好坏呢?为何男子与生俱来的雄伟阳刚,就一定比女性与生俱来的阴柔婉约格调高得多?又为何能以男子自身的准则去衡量和定位女子诗词,而不以女子自身的方圆准则来评判?如此看来,表哥是不是也觉得有些偏颇狭隘呢?”榭儿愈说愈有些替古人愤慨之意。

 

  容若不免失笑,细细思来,却深以为然,转而肃然道,“这一点,容若从前确实不曾细思过。经表妹一说,真如石门洞开,豁然开朗,令有一番境界了。”

 

  榭儿掩嘴一笑,又道,“真字是词骨,情真,景真,所作必佳。以女子之眼观物,物皆带女子本真之色,而男子作闺音,实乃隔靴搔痒。”

 

  “男子作闺音,史上佳作比比皆是,又怎能一概而论。”容若反驳道。

 

  榭儿一急,忙翻展《断肠词》,翻至一阕便推与容若看,便道,“就如一首《浴罢》‘浴罢云鬟乱不梳,清癯无力气方苏。坐来始觉神魂定,尚怯凉风到坐隅。’写了女子出浴之后的虚脱畏寒和弱不禁风之态,毫无雕琢之气,显得质朴无华,真实可感,更接近闺中女子的真实感受,读来只觉自然流畅,毫不矫作。”

 

  容若看罢,微微颔首道,“确是如此。”

 

  榭儿一喜,忙又道,“反之如阎选的《谒金门》‘美人浴,碧沼莲开芬馥。双髻绾云颜似玉,素蛾辉淡绿。雅态芳姿闲淑,雪映钿装金斛。水溅青丝珠断续,酥融香透肉。’同是写女子出浴,男子却用矫作彩笔描绘了一幅香艳的‘美人浴后图’,错金镂彩地来侧重于女子的发、面、眉、肤等外貌。词中的美人似乎是在展演洗澡这一行为,从而达到诱人垂怜的目的,而非女子的真实感受,故而显得香艳有余,真实不足,甚至不脱‘艳情’范畴。女子读来,只觉‘隔’。”

 

  “解得有理。只是,若论易安之词,则更含蓄疏朗,境界更阔些。为何表妹偏偏更爱朱淑真词?”容若问道。

 

  “易安词虽好,实则已然受男子诗词格调评判之说影响了。前期词作尚能存真,后期则意境开阔,却接近男子诗词格调。”榭儿笑道,“自然,也与二位词人的生平经历有牵连了。”

 

  容若细细斟了一盏茶,递于榭儿手中,便又痴痴落座,倚在案头听她侃侃而谈,只见她顾盼神飞,唇红齿白地一张一合,像极了婉转吟唱的戏中小旦,字字句句都莹润如玉珠,一吐一顿,又像极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脆响。

 

  初透的霞晕静静地晕染在她白净的颊上,宛若天然的胭脂,榭儿又道,“明代徐士俊曾在《古今词统》中提道,朱淑真云:‘娇痴不怕人猜’,便太纵矣。”其实以我看来,此词之妙,恰在于朱淑真敢大胆率真地直言出恋爱中女子的娇嗔之感、妩媚之态,非但不会让人想到*艳之说,较之李后主“画堂南畔见,一向偎人颤。奴为出来难,教郎恣意怜”的娇羞偷情,较之李易安的“绣幕芙蓉一笑开,斜飞宝鸭亲香腮,眼波才动被人猜”的羞涩矜持,更能玩味出另一番坦荡的少女情衷。真是放诞得妙!”

 

  “呵呵!”容若不禁被她带入气氛之中,听得她摆案叫绝,亦由不得放声一笑,他眼前的榭儿,不正是那个娇痴不怕人猜的女子么。

 

  她待万事万物,总有超乎常人的独到见解,细思来竟又合情合理,她似乎来自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,随时散发着深微绝妙的才思,又总有天然一抹无邪娇嗔的心性,似乎万事万物都不能拘束住她。虽困闺阁,她却保持着与俗世的距离,本真而不失天性,她才是那个戴着桎梏而蹈出惊鸿之舞的人呵。

 

  正值五月,宫中的树木都褪了花色,枝繁叶茂,绿得煞是可人。

 

  康熙背着手正在御花园内的石子路上闲走,后头跟着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少年,生的眉目明朗,身材匀称。虽微微低首跟在皇上身后,却难以掩盖住他不俗的气度,他有着一双卧蚕之眉,温润中带着书卷之气,眉下描了一对眼眸如漆似墨,内敛中又携着几缕跃动的气息。

 

  “曹寅,索尼病危,太皇太后有意将首辅大臣之位授予鳌拜,此事你如何看?”康熙问着那位少年。

 

  “皇上,曹寅不敢随意揣度太皇太后的意思,但依臣浅见,索尼一死,朝中必然掀起一阵动荡,首辅大臣之位,关系社稷福祚,太皇太后的决定必然也是经过千思万虑,授予鳌拜,其实……并无不妥之处……”曹寅深明皇上之意,只是他心里也清楚,皇上虽表面上宣布亲政,实际大权还是掌握在太皇太后和索尼手中,太皇太后一向对鳌拜信任有加,苏克萨哈阴鸷、遏必隆圆滑,鳌拜却有满洲国第一勇士之殊荣,还立过赫赫战功,政绩卓然,只要索尼一死,这首辅大臣之位非鳌拜莫属。

 

  只是,我们这位年少气盛的皇上,素怀抱负,一心想早日真正掌握大权,加之鳌拜未当首辅大臣已然三番两次对皇上出言不逊,强制干涉皇上处理朝政,若是真的当坐上了首辅大臣之位,那么皇上手中仅有的那点实权和威望,也将岌岌可危。

 

  康熙听闻曹寅的话,眉头紧锁,双拳紧握,转过身来,对曹寅道:“那么,你曹寅也甘心事态如是发展?”

 

  “臣……臣全听皇上安排,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。”曹寅抱拳相对。

 

  “曹寅,快起来,你的忠心,朕完全明白。只是,此事办起来有些棘手,朕也不怕你知道,朕亲政不久,手下可信可用之人并不多,唯有你,朕才敢全盘托付。”康熙扶住曹寅双手,不无忧虑地叹道。

 

  “皇上,承君此诺,必守一生。臣自当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曹寅望着康熙,感动得不能自矜随即跪地。

 

  “曹寅……”皇上听他如此忠君之诺,亦是十分感动。

 

  想自己八岁登基,曹寅一直陪伴在身边不离不弃,遇事敢为人先,有勇有谋,性情内敛刚烈,耿直忠心,更加难得的是满腹诗书,翰墨极通,